在火車票顯示身份證及購票姓名的下方,印有一則小小的廣告。或許有些人會對鐵路的這一舉措而反感,而在筆者看來,倒是為鐵路這種從細微處發(fā)生的轉變而喝彩。
如今的火車票被鐵路總公司玩出了新高度,2016年全年鐵路客量達到了27.7億人次,這也就意味著2016年有27.7億張活動的廣告牌被至少看了27.7億次。成為了火車票的附加值,變現成了鐵路的又一筆不菲的收入。
以往鐵路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而現在“皇帝的女兒”卻親手為他人縫制著嫁衣裳。與其說鐵路正在覺醒,不如說是市場倒逼著鐵路順應了競爭的法則。2013年鐵路總公司成立后,高鐵項目飛速發(fā)展,使鐵路總公司欠下了一筆不小的債務,因此鐵路不得不從各個細小的方寸間精打細算,就連小小的火車票都不放過,可想而知在鐵路龐大的體量內部正在進行著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