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別人當朋友,別人把我當‘魚’釣。在‘利’字當頭的商人眼中,我成了拉攏腐蝕的重點對象,成了‘獵物’。這句話,出現(xiàn)在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wǎng)站《懺悔與剖析》欄目公布的夏平的悔過書中?!斗ㄖ迫請蟆酚浾咧鹌崂戆l(fā)現(xiàn),其中有12人在懺悔錄中將交友不慎作為自己腐敗的原因之一,占比達到54.5%。(4月6日,新華網(wǎng))
一位貪官的悔過書寫到,我把別人當朋友,別人把我當‘魚’釣。在‘利’字當頭的商人眼中,我成了拉攏腐蝕的重點對象,成了‘獵物’。說起“圍獵”,有些黨員干部腦中的“畫面”可能是這樣的:一個飯局上,推杯換盞、酒酣耳熱之際,老板一邊給官員敬酒一邊往其兜里塞進一張銀行卡,滿臉堆笑地說:“領導,這個項目還要請您多多關照……”筆者不禁感嘆,領導“朋友圈”要擇善而交。
眾所周知,每個黨員干部在學習、工作、生活中都離不開朋友的幫助,但關鍵是要做到擇善而交,多交益友、諍友、摯友,不交損友、媚友、狐朋狗友,甚至酒肉朋友。有的官員錯誤的認為,自己為商人辦事,人家答謝一下,也在“情理”之中,很多官員在一開始都抱有這種心態(tài)去結交“商人”,但殊不知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更不會掉餡餅。其實,從內(nèi)心來講,商人未必就愿意和官員做朋友,要不是官員手中有點資源分配的權力,誰搭理你?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筆者認為,腐敗的本質(zhì)就是利用手中的權力來謀取利益。其實,所謂的“感謝費”、“人情往來”,不外乎就是利用手中權力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而后得到的相應的“回報”。貪官收受賄金時,自以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會有問題,沒有去想“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的道理。因此,許多“落馬”官員因為結交了一些別有用心的商人被“圍獵”,有不少干部是在推杯換盞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丟掉了原則,在輕歌曼舞中喪失了人格,導致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劇。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之同化;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同化矣。筆者認為,有些黨員干部始終認為交朋友是小節(jié),其實那都是慢性毒藥,大多數(shù)腐敗分子都是從不注意交友,才逐步走到腐化墮落境地的。在社會大變革時期,作為領導干部必須多留個心眼,否則會被拉下水,最終讓自己悔恨不已。領導干部正常交友可以,但要保持距離,時刻保持清醒頭腦,關鍵是要認真辨別朋友的類型和交往的動機,不能有交叉更不能有糾纏,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覺,拉開必要的距離。唯有此,才真正凈化自己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