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的京張鐵路,是歷史留給我們最寶貴的工業(yè)遺產,保護工作刻不容緩了。”現(xiàn)已79歲高齡的王夢恕發(fā)出呼吁。全國人大代表、有“高鐵院士”之稱的王夢恕,今年兩會上提交的兩份建議案,都是關于京張高鐵的。他建議,京張高鐵北京城區(qū)段應全部“入地”,并建一個京張鐵路遺址公園。(2017-03-14北京晚報)
在新時代下,我們應該讓京張鐵路發(fā)揮其新的作用,賦予新時代的內涵。筆者想來,詹天佑一定不是一名因循守舊之人,若是其還在世一定主張緊張鐵路在重建中煥發(fā)新的活力,讓京張鐵路發(fā)展成為京張高鐵,繼續(xù)為國家為民族做出應有的貢獻,
將京張鐵路重建后,百年的鐵路將繼續(xù)譜寫新篇章。“項目建成后,北京至張家口最快車次運行時間將從3小時12分縮至1小時以內,成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重要的安全快捷高效運輸干線。”設計方中鐵咨詢公司京張高鐵項目負責人李智偉如是說。
京張鐵路重建不僅能解決北京西北交通瓶頸,將張家口納入北京“一小時生活圈”。同時,京張高鐵還將大大提升既有運輸能力和質量,大大改善北京西北部運輸不暢、樞紐運輸‘南緊北松’的局面。此外還能使充滿現(xiàn)代科技的高鐵列車“邂逅”姹紫嫣紅的花海,將成為童話般美不勝收的新景點。
筆者統(tǒng)計了下,覺得不應重建京張鐵路的想法大抵都是覺得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工程技術界的光榮。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一個勝利象征,更是歷史留給北京最寶貴和最有價值的一份工業(yè)遺產。而保存遺跡的最好辦法就是為它找到用途。
筆者認為詹天佑修建京張鐵路本身就不是為了求名求利,而是為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為百姓做實事,為國家崛起而努力,為民族振興而付出。若是將其改為公園猶如敝帚自珍,有違本意,是國家是民族的損失。
“歷史虛無主義”的民族固然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民族,但一個只知道沉湎于過去的民族更是一個無藥可救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