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脫貧攻堅存在著‘跑死縣干部、累死鄉(xiāng)干部、閑死貧困戶’的狀況,你們覺得正常嗎?”白玉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松吉尼瑪的話引得臺下聽眾陣陣大笑。笑過之后,有人低頭沉思。這樣的尷尬場景在脫貧攻堅戰(zhàn)中并不是個例,其它地方也有發(fā)生。
前不久,全國政協(xié)委員、國務院扶貧辦原主任范小建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批評一些貧困地區(qū)出現(xiàn)“等靠要”思想。他指出,躺在政府的身上,靠政府補貼達到全面小康,這種脫貧和小康難以持續(xù)。我們要看到,一些貧困群眾在獲得政策強力支持的同時,也滋生了“等靠要”的懶惰思想,如果任由這種思想蔓延,脫貧攻堅將變得更加困難,而脫貧后返貧則如雨后春筍。
如何擺脫這種坐等“天上掉餡餅”的思想怪圈,甩掉貧困群眾身上“劉阿斗”的影子,關鍵就要解決思想問題,從貧困群眾思想下手,認真查找產生“等靠要”思想的原因,把好脈,找準病根子,依病開方,徹底解決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問題,激發(fā)內生動力。
把好脈,就要理清楚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產生的內在原因。是他們認為扶貧就是救濟,政府直接給錢給物;還是以為脫貧是政府官員的事,政府就該包攬一切;是因為對扶貧政策不了解,認為這是一棵長久的搖錢樹,要多少,給多少;還是因為懶惰依賴,貪圖享樂,以領政府扶貧款為榮;亦或是因為對脫貧沒有信心,認為脫貧可望而不可及。破解“等靠要”思想,事關全面決勝脫貧攻堅,我們必須要找準關問題鍵,個個擊破。
開好方,就要給出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產生的破解辦法。扶貧黨員干部要把貧困群眾當做自己的家人,做到常溝通,常交流,以心交心,深入了解掌握不同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產生的原因,因戶施策,因人指導,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精確診治思想頑疾,讓貧困群眾積極主動投入到脫貧工作中,成為脫貧攻堅的堅強力量。
全面決勝脫貧攻堅,激發(fā)脫貧內生動力,我們不僅要做好物質扶貧,更要做好思想扶貧。送志氣、送信心、送膽量, 徹底擊破“等靠要”思想的束縛,邁開腳步向前走,讓弱鳥先飛,至貧先富不在是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