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20時42分,Y188/185次球迷專列從鄭州站始發(fā),700余名河南建業(yè)隊的球迷乘坐專列前往天津,為建業(yè)隊吶喊助威。(4月5日《中國交通新聞網(wǎng)》)
動臥列車、旅游專列、球迷專列等,鐵路近幾年推出的一系列“特殊”列車,讓我們的出行有了更多選擇。“鐵老大”放下以往的架子,正在快速鍛煉自己成一個合格的“店小二”,一系列惠客政策的提出,鐵路的“底氣”從何而來?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無論是動臥列車還是旅游專列,以及此次的球迷專列,都充分的滿足了旅客的需求,更是受到了旅客的廣泛好評。 “有需求就有市場”,一些人將鐵路推行的這一系列舉措看做是鐵路市場化形勢下不得已的行為。但筆者認為,機會常有,能抓住機會的并不多。有目共睹,自鐵總成立以來,改革步伐的提速帶給我們數(shù)不盡的方便。“特殊”班列的相繼開通,更是鐵路經(jīng)過多年的調(diào)研、考察、籌備、計劃,最終才實施的。“特殊”班列不是“頭腦一熱”就能開通的,因為不僅關(guān)系到市場需求,更關(guān)系到人們的出行。只有高瞻遠矚,時刻準備,才能在機遇來臨時迎來成功。
科學(xué)技術(shù)是第一生產(chǎn)力。近年來,我們出行不再像以往那么擔憂,主要是因為12306的橫空出世,讓我們極大的擺脫了對火車站售票窗口的依賴。12306是一項壯舉,也離不開科技的支撐。每天成萬上億次的購、退、改簽票,需要數(shù)目龐大的精尖設(shè)備的支撐。規(guī)劃好不同車次的運行,更需要時時掌握旅客的流動方向。充分利用“大數(shù)據(jù)”的力量,才能在運力有限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滿足人們的出行。即使是“世上最難搶票年”的2017年春運,鐵路都能充分利用高科技的力量,并和其他部門的通力合作,最終讓讓“出行難”悄然間化于無形。
找好定位,一切以旅客需求為出發(fā)點,想旅客之所想,做旅客之所想。做一個史無前例的“店小二”,讓工匠精神與頂尖服務(wù)完美邂逅,這也是我們出行享受到越來越多上帝般享受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有理由相信,蛻變中的鐵路將帶給我們更多優(yōu)質(zhì)的服務(wù),也期待那一天的盡快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