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校長龔克接受新京報獨家專訪時表示,大學應將去行政化作為一個抓手,去掉高校作為行政機關附屬的身份,以及這個錯誤身份定位造成的很多官僚化體制和行政化思維,回歸作為教學科研單位的本分上去。(3月12日,新京報)
表面看來,去行政化非常簡單,將其與行政脫鉤,甚至與財政脫鉤,大學校園不再由行政領導擔任領導職務??墒?,細而思之,大學校園去行政化,這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行政領導不再擔任學校領導這是萬里長征必須邁開的第一步。學校的宗旨是培養(yǎng)社會建設急需要的人才,為社會發(fā)展做好長期的鋪墊。而這種人才應該是全方位的,是不帶任何功利性目的的,是有利于社會又有利于個體發(fā)展的,與此同時還不應該將其局限于一個狹小的空間范圍之內(nèi)。行政領導擔任學校領導,他們所實行的往往是與學校教育教學規(guī)律背道而馳的或者說關聯(lián)性不大的一些行為,與學生自身發(fā)展幫助性不是很大。當行政領導不再擔任學校的主要職務后,學校照樣在黨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同樣是為國家建建設服務。
去行政化的核心在于去掉行政化的思維。所謂行政化的思維,是指學校的任何工作都要圍繞行政展開,包括機構的設置,思維的定式,以及學校學術的研討。誠然,學校是社會的學校,學校也應該有著極強的時代性。但是,學校與行政又有著本質(zhì)性的區(qū)別,那就是學校有著自己的教育教學規(guī)律,真正的學校是必須遵循自己的教育教學規(guī)律。只有遵循教育規(guī)律,學校才會有生機有活力,學校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學校,尤其是專業(yè)性很強的學校。否則,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都是一副行政面孔,講的都是哲學的命題。假如我們都一味地行政化,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一定會是千人一面,都是社會想要看到的人才,但又不會是社會所急需的人才。目前,我國教育之所以沒有成為世界頂尖級的學校,其原因與此不無關系。
總之,學校去行政化,不只是去掉幾個行政領導,而是要去掉行政思維,將學校的權力回歸于教育教學規(guī)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