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政府服務熱線,不僅是廣安當地群眾的民情‘傳聲筒’,也給和我一樣的外來務工人員提供了一個表達訴求的好平臺。”6年前,因為工作關系,朱煒從家鄉(xiāng)新疆不遠千里來到廣安,成為廣安經開區(qū)新橋工業(yè)園區(qū)一企業(yè)的運輸駕駛員。(《廣安日報》3月2日)
12345熱線逐步引起各地黨委政府的重視。三方評估機構零點有數2015年首次公布了全國333條12345熱線接通率的監(jiān)測結果,其中有32.1%的熱線無法接通,為“僵尸”熱線。2016年7月該機構又對12345熱線服務質量進行了監(jiān)測,并根據接通率、話務接聽質量等進行了量化打分排名,當時全國有97條熱線仍然處于沉睡狀態(tài)。去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在京召開發(fā)布會,正式發(fā)布了《政府熱線服務規(guī)范》(GB/ T33358-2016),對接通率、接通時間等提出了要求,填補我國政府熱線沒有國家標準的空白。今天2月該機構再次對全國313條12345熱線接通率進行了監(jiān)測,接通率高于95%的有65條,接通率31%-94%的溫線164條,接通率1%-30%的冷線26條,還有58條死線無法接通。從公布的數據來看,12345熱線的接通率在逐步提升,死線在逐步減少。
12345,有事找政府,已越來越受群眾認可。12345熱線,不同于其于110、120、119等緊急電話,也不同于12315、12369等部門熱線。他是一條非緊急熱線,代表當地黨委政府接聽群眾來電,承擔著黨委政府所有職能部門的社情民意收集匯總、政策解答等功能。解決了群眾記不住眾多熱線電話、分不清部門職能職責的難題。政府實行一號對外,群眾一個電話方便快捷的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并能對相關部門的工作作風效率起到監(jiān)督督促作用,體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服務政府理念。
政府服務熱線打得通是首要。曾經《半月談》報道東北某市長公開電話連撥100多次無法接通,并有多地的熱線打不通、無人接,這些“僵尸”熱線不僅暴露出部分地方政府領導服務效率的低下,更是服務理念的滯后,“僵尸”熱線即降低政府公信力,又讓群眾堵心。各地開通政府服務熱線,落實專人負責熱線接聽,讓政府服務熱線打得通、有人接,其經濟成本遠遠小于讓群眾多跑趟路,其社會效益遠遠大于部分干部下一次訪,群眾的評價更不會低于書記市長坐一次公交,騎一天自行車。
政府服務熱線能辦事是重點。群眾反映的訴求是否有單位管,群眾的建議是否有人聽是政府服務熱線工作的重點。政府服務熱線,一頭連著政府,一頭連著群眾、連著民生、連著民心,是群眾和政府之間的一個交流平臺。暢通民意,則需要政府相關部門轉變工作作風,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將群眾反映的問題當家事,及時核實、處理,并給予答復。既需要優(yōu)化受理、處理、辦結的工作流程,建立受理與即辦環(huán)節(jié)的協(xié)同機制,縮短辦理時限,提升辦理效率,還要制定相關辦理制度,對推諉扯皮、延期不辦的單位工作人員進行問責,做到群眾訴求件件有答復、事事有回音。
政府服務熱線要熱到群眾心頭,搭建好政府與群眾溝通的橋梁,唯有讓群眾知曉該熱線,確保熱線打得通、有人接、事能辦,以貼心的政府服務換來群眾的信任,才能讓“撥打‘12345’,服務找政府”自然成為越來越多群眾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