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中青報刊文:人民不欠出身貧寒的祁同偉一個副省長。一部《人民的名義》,有人看到了反腐,有人看到了官場潛規(guī)則,還有人看到了官員出身。其中,祁同偉是少數(shù)幾個毫無背景的農(nóng)家子弟之一。在前期對李達康“路轉(zhuǎn)粉”的高潮過去后,隨著劇情的更新,網(wǎng)絡社交平臺上不少人又將同情的目光轉(zhuǎn)向了祁同偉。(4月20日中國青年報)
當下《人民的名義》電視劇在一眾偶像劇和“小鮮肉”中脫穎而出,一改正劇根正苗紅的刻板形象,受到廣大觀眾的追捧。作為一部“現(xiàn)象級”的電視劇,該局大尺度真實震撼地演繹了熒屏“打虎”,開播以來引起強烈反響,各個劇中人物也在在社交媒體上也引發(fā)廣泛熱議。
對于“祁同偉”這個反面人物,網(wǎng)民為什么要同情他?就因為他出身卑微,沒有背景,畢業(yè)被分配到一個偏僻農(nóng)村的司法所,而同學陳海、侯亮平則因為所謂的“背景”進了省檢察院,后者后來還去了北京。在工作中,也是因為其沒有家庭背景,盡管他努力工作,成為了緝毒英雄,也沒有換來領導的青睞。而真正讓他在官場上“平步青云”,是他的“政治婚姻”。
一方面,是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報,另一方面,通過他的岳父省委常委的背景,終于他升官的“快車道”,官至正廳。而在謀求繼續(xù)升遷的時候,他在突破自己的底線,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人民確實不欠出身貧寒的而又違法亂紀的祁同偉一個副省長!但如果,僅僅是如果,祁同偉沒有違法亂紀,他是不是又能順利升遷呢?電視劇作為一個藝術作品,存在著夸張的情況,但藝術來源于生活,它確實揭露了官場的潛規(guī)則,有“背景”的人總能得到更好的資源,這個潛規(guī)則在基層公務員隊伍中又顯得特別“嚴重”。
中國社會一直就是一個“人情社會”、“熟人社會”。不僅在“官場”上,在各個行業(yè),各個階層,有“背景”的人總能“占得先機”,而廣大的“寒門”卻只能自嘲,我們留給世界的只有“背影”。作為公職人員,要準確的為自己定位,是人民的“公仆”,為人民服務是自己的本職工作,而“升遷”是對上級領導對自己工作的肯定。在“升遷”中,我們必須要看到一個事實,背景只是一個加分因素,更關鍵的是你必須有過人的能力。劇中的“祁廳長”升遷,領導是對他工作能力肯定,能成為緝毒英雄,祁廳長也付出了自己的努力。而他岳父高官背景,只是他升遷過程中的東風,正可謂“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能力”“業(yè)績”才是升遷的關鍵,只有在同等情況下,有“背景”的人才能占得先機。
悻然,中央已經(jīng)看到了這方面的問題。近年來,諸如推行職務與職級并行,推行公務員聘用制的試點工作,這些對于公務員隊伍的改革,都是打破基層公務員晉升的天花板,讓“副科病”等問題不在是縈繞在廣大基層公務員間的心病,讓更多沒有“背景”的干部,鼓勵他們放開手腳大膽干,讓有能力,有擔當?shù)母刹康玫剿麄冓A得的褒獎,黨和人民不會欠任何一個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的干部一個“副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