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3月,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wǎng)站專題欄目《懺悔與剖析》已經(jīng)推出3年。3年間,該欄目不定期曬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查處的典型違紀違法案件,通過剖析案情及違紀違法者的心靈懺悔,給黨員干部以深刻警醒。(來源:法制日報)
近日一擋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在老百姓口中得到追捧乃至給出了“規(guī)格”之高的評價,曰:“高在剖析反腐之烈度,深度開創(chuàng)了新境界,高在1.2億投資創(chuàng)下同題材電視劇之最,也高在讓國產(chǎn)劇有了高顏值,高智商檢察官等方方面面。”深刻的揭露了十八大以來反腐形勢下的新局面,也時刻警惕黨員干部以身作則,紅線無可碰。
近日《人民日報》這樣評:騎自行車上班,在陳舊簡陋的家中吃炸醬面,每個月給鄉(xiāng)下老母親匯300元生活費;然而另一邊隱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卻塞滿了一沓一沓的現(xiàn)金,總數(shù)超過2.3億元......這部熱播劇一開篇就為我們勾勒了這樣一個反腐官員的“兩面人生”反腐決心之強,貪腐為害之烈,通過言語呈現(xiàn),讓人尤覺震撼。然更為重要的則是它反映著當前中國反腐敗斗爭的實踐,回應著反腐敗的民心所愿。文藝當與時代同行,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成為中國政治舞臺的重要內(nèi)容,也成為牽動人心的時代命題。
名垂青史的北宋大丞相包拯,心里時刻裝著國家和黎民,時刻踐行全心全意、忠忠耿耿為黎明服務宗旨,他曾說“秀才終成棟,精鋼不作構。”注意知足、慎獨,能夠嚴于律己、敢于碰硬,堅決風歪風邪氣作斗爭,做到了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永葆包青天的本色。然而在當今反腐敗話題成為人民口中的熱門話語時,十八大做出重要決策反腐敗的決心時,作為一名黨員是否做到“自我約束,自我檢討,自我反省”呢?
古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你的權威高低不過為人民服務,有權有錢不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打鐵還需自身硬,用鐵的紀律維護黨的團結統(tǒng)一,堅持以零容忍態(tài)度懲治腐敗。時刻以身作則,清明廉政,自我檢討,自我反省。做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