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西安市聚焦干部作風(fēng)“庸、懶、散、浮、拖”問題,開展讓群眾和企業(yè)到政府部門辦理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wù)等事項“最多跑一次”改革,市紀(jì)委督促各區(qū)縣各部門提高辦事效率。截至目前,全市“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已公布4152項。(3月23日,人民日報)
“最多跑一次”,這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創(chuàng)舉。早在幾年前一位企業(yè)家的“萬里審批圖”在被報道時,可能許多人都會在感覺好笑之余有“兔死狐悲”之感:在政府辦個事兒怎么那么難呢?耗時耗力還耗錢,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頭?今天,西安市用“最多跑一次”給我們做出了最好的回答:在不久的將來所謂的“萬里審批圖”也終將成為歷史。如西安市所為,就每一個黨員干部而言,想人民之所想只是“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要“做”人民之所需,切實把“想”轉(zhuǎn)化為“做”才是為政之要。
紙上談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經(jīng)常在政府報告中看到“想人民之所想”的字眼,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里的“想”其實也只是存在于思想意識里,總有點“紙上談兵”的味道。作為干部來說,這也只能是事情的起點,而不能是終點,最重要的還是在“干”上,干部干部,就要干字當(dāng)頭。“最多跑一次”就是一次重要的化“想”為“干”的改革實踐,而事實證明,這一次西安的干部們成功的撓到了人民“心窩子”。對于黨的干部而言,百姓滿意的笑容不就是對自己“干”的事情最好的回報嗎?
古語有云: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我們一直強調(diào)黨員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在這里的“想”和“急”在某種意義上說其實就是臨淵羨魚:哪怕胸中萬千溝壑,所愛系于人民,也仍然擺脫不了“空想家”的本質(zhì)。因此,黨員干部最好的回答還是“退而結(jié)網(wǎng)”,化“想”為干,變“急”為做。而如何“結(jié)網(wǎng)”更是一門藝術(shù),簡單歸納起來就是:做好每一件與人民利益息息相關(guān)的“小事”,知民情,解難題,強服務(wù),暖民心,綻笑顏。
荀子在《勸學(xué)》篇中有言: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對學(xué)習(xí)我們需要鍥而不舍,對待為人民服務(wù)的事業(yè)又何嘗不需要呢?“為民服務(wù),與民分憂”從來就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他是一份需要鍥而不舍堅持下去的偉大事業(yè),也值得我們永久的傳承下去。既然鍥而不舍,金石都可鏤空,民心還是肉長的,只要堅持去干、堅持去做人民所需要的事情,再硬的“心”也能被融化吧?每個人都有很多選擇,但是黨員干部只有兩個:干或不干。不干,不但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甚至連其本身存在的價值都將被抹去;干,就要“做”人民之所需,這才是一個黨員干部的擔(dān)當(dāng)。
世界上最遙遠(yuǎn)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想與做之間的“冷漠”;世界上最鄰近的距離,不只是心與心的縫隙,也是想與做的一線之差。
相關(guān)關(guān)鍵詞: 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