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記者從宿遷警方獲悉,日前,江蘇省宿遷市洋河火車站有3名少年在鐵道中央玩耍,導(dǎo)致從徐州開往南通方向的K8599次列車緊急制動,停車7分鐘。因3人均不滿16周歲,警方對他們進行了批評教育。(3月7日《人民網(wǎng)》)
近幾年,熊孩子闖禍的新聞此起彼伏,且愈演愈烈。加上《未成年人保護法》,很多熊孩子免于處罰或者從輕處罰,網(wǎng)友們怨聲載道,呼吁未成年人承擔(dān)法律責(zé)任的年齡降到16歲的聲音日益高漲。在筆者看來,遏制熊孩子闖禍,關(guān)鍵在于處罰到位。
制定《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初衷是給孩子們提供“保護傘”,可是現(xiàn)在一些熊孩子將其當(dāng)做“免死金牌”使用,給熊孩子闖禍行為定性定量已成為當(dāng)下社會不得不認真考慮的問題??紤]到多種情況,熊孩子闖禍一定程度上減輕處罰,大家都可以接受,但是批評教育了事的處罰方式需要改一改。熊孩子闖禍肯定觸犯了相關(guān)法律法規(guī),處罰熊孩子抄寫相關(guān)法律法規(guī)和條文條款,不僅讓熊孩子長記性,也有利于熊孩子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識,減少日后違犯的可能性。抄寫份數(shù),參照成年人違法情況,按照判刑年數(shù)乘以十,十份起步,上不封頂。這比口頭教育的方式簡單,效果也更好。
熊孩子闖禍不止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家長監(jiān)管不力??旃?jié)奏的生活讓很多父母沒有時間和精力陪在孩子身邊,很多家長就想從經(jīng)濟上給予孩子補償。即使孩子犯錯,也擔(dān)心處罰過重造成孩子與自己產(chǎn)生隔閡,從而減輕處罰或者不處罰。為了維護面子和“照顧”孩子,“熊爸媽”們不顧道德的約束,搬出《未成年人保護法》,讓孩子一次次的免于處罰。然而,夜路走多了總會遇到鬼,這次不出事,誰能保證下回不出事?溺愛和袒護,不是保護孩子,而是將孩子往火坑里推。
對于這些“熊爸媽”,道德已經(jīng)約束不了他們,需要法律進行干涉。實行連帶責(zé)任制,將家長納入處罰范圍,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熊孩子闖禍。對“熊爸媽”罰款和拘留,能讓“熊爸媽”感受到“痛”,這樣他們才會下狠心教育和管理孩子,教給孩子更多的法律知識和做人的準則。其實,孩子不是不愿學(xué),更多的是“熊爸媽”的不教育和袒護。
從來都是記住血的教訓(xùn),記不住善意的提醒。熊孩子闖禍不止的“頑疾”,需要對癥下藥,處罰到位了,很多闖禍的事情也沒有了。現(xiàn)在的孩子比家長們更早熟,懂得也更多,只是缺少束縛和引導(dǎo),正確的方式無疑會讓孩子們更好地適應(yīng)社會。“熊爸媽”們長點心吧,不要再給孩子們“挖”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