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時節(jié),某單位集體下鄉(xiāng)送溫暖。大部隊40多人,三天活動兩天在路上,走訪貧困戶、看扶貧項目、幫扶簽約加起來不過半天時間。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樣的慰問不免讓人覺得有些變味。(2月26日人民日報)
過去的一年,在中央精準扶貧的正確導向和各級黨員干部的不懈努力下全國實現(xiàn)了1000萬人脫貧,今年還將實現(xiàn)1000萬人脫貧的目標。但在此過程中,數(shù)據(jù)脫貧、違規(guī)使用扶貧資金等問題仍然存在,一些形式大于內容的扶貧方式還有生存的空間。而這些問題的產生不僅讓好的扶貧政策執(zhí)行走樣,同時還會影響精準扶貧工作在廣大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造成“一顆老鼠屎打壞一鍋湯”的惡劣影響。
在新春佳節(jié),組織機關干部走訪困難群眾,為困難群眾送去節(jié)日的問候和必要的物資,這本來是一個暖心又暖身的事,但如新聞中的慰問,大部隊兩天多的舟車勞頓,實際用于扶貧工作的時間寥寥,暫不論這樣工作的方式是否經濟、高效,單就從工作時間上,就有悖于精準扶貧工作的要求,這樣“大水漫灌”的扶貧方式,確有走過場之嫌。其實,走訪困難群眾,更重要的是要借此良機與困難群眾面對面,對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做更直接更細致更深入的了解,讓進一步的精準扶貧工作有據(jù)可依。
精準扶貧,關鍵在精準。習近平總書記在扶貧開發(fā)工作中提出的“六個精準”,已經給廣大黨員干部指明了扶貧工作的思路、措施、標準、目標。我們的黨員干部必須要沉下心思、俯下身子、挽起褲子,到田間地頭去,到困難群眾的家里去,真正了解困難群眾致貧原因,結合實際拿出切實可行的扶貧措施和項目,最大化利用有限的扶貧資金,最后使困難群眾成功脫貧,簡而言之,就是“點要準,招要實”。
精準扶貧,脫貧是目標。目前,全國還有幾千萬貧困人口,我們的黨員干部面臨的扶貧任務比想象中的更艱巨。習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fā)工作已經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在扶貧開發(fā)工作中廣大黨員干部要力戒“花拳繡腿”,打出“寸勁詠春”,在扶貧沖刺階段確保沒有一個困難群眾掉隊。
扶貧開發(fā)任重道遠,我們廣大黨員干部只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勁頭,相信在全國上下共同努力下,到2020年全面實現(xiàn)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xiàn)!
相關關鍵詞: 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