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正風肅紀毫不手軟,肅貪反腐久久為功。在這種背景下,請客送禮、行賄受賄等消極腐敗現(xiàn)象得到有效遏制。但也應看到,由于受地方利益驅動,暗行“內緊外松”“內方外圓”者,依然不乏其人;跑項目、爭資金的一些潛規(guī)則,仍在暗流涌動,且方法與手段較之以往更為隱蔽。譬如,有的人就利用快遞、微信紅包等變相送禮。暗度陳倉、企圖掩人耳目的行為,實質上危害更大。(人民日報2月21日)
暗度陳倉一詞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指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敵人不備的策略,也比喻暗中進行活動。個別地方領導干部打著發(fā)展地方經濟的旗號,對外公款請吃、贈禮送物,對內虛開支出、中飽私囊。假借“修道”之名,實懷“陳倉”之心。“一根煙二兩油,一頓飯一頭牛,屁股一坐一棟樓”,這是群眾對黨員干部揮霍公款大吃大喝現(xiàn)象的寫照。表面看這是作風問題,實則是一種隱性的腐敗,它關乎黨員干部形象,關乎人心的向背,關乎事業(yè)的成敗。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重大工程建設項目成為官員“墜海”的“百慕大”,落馬的“老虎”“蒼蠅”中,大部分都涉及地方發(fā)展項目建設中的貪污腐敗犯罪。而這類犯罪往往存在涉案金額巨大、涉案人員眾多、社會影響惡劣等突出問題。下級官員對上級官員請吃饋贈為要項目資金,施工單位對主管官員行賄送禮為求建設資格,供應商給施工方回扣返點為圖供應特權,這些“多出來的錢”最后轉嫁為項目成本,形成了由政府買單的“怪圈”。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強的力量。干著損害國家利益、傷害民心的勾當,必將遭到法律的制裁和正義的審判。
不謀當謀之事,為官之恥;貪求身外之財,從政之危。作為一方領導干部在開展地方經濟建設工作中,更應該防微杜漸,謹言慎行,始終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在工作上要大膽創(chuàng)新,因地制宜,合理規(guī)劃;完善法律法規(guī),營造公平、公開、法治的投資環(huán)境;統(tǒng)籌區(qū)域開展合作,推動地區(qū)之間互聯(lián)互通。方可以修明道,促發(fā)展;以明其道,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