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久,十八18禁国产精品www,天天躁久久躁日日躁,桃花影院在线观看

河南的蟋蟀生意:一只蟋蟀最高1.6萬 有村民40天賺近20萬

來源: 2017-08-21 15:23:48

 

村民捉到了一只蟋蟀

“你這只不錯!”來自北京收蟋蟀的客商一句表揚,讓村民樂開了花

河南延津一個名為德士村的村莊,近日吸引來了數(shù)百名收購蟋蟀的客商。蟋蟀俗稱蛐蛐兒,在這里,德士村村民稱之為“蟲”,它本為田野害蟲,因為一年一度的蟋蟀收購商的到來,而身價倍增。每到夜色來臨,以德士村為中心,方圓數(shù)十里的田野里,就會出現(xiàn)捉蛐蛐兒的村民。

截至目前,這個集貿市場今年單個蟋蟀交易的最高紀錄為16000元,人們還在尋找,下一個蟋蟀之王。

【記者探訪】

村民夜間“捉蟲”忙

有人一天賣了近2萬

每到下午5點左右,僧固鄉(xiāng)德士村才開始有“煙火”氣息,村民們三五成群,驅車向更遠的田野駛去。他們腳穿雨鞋,隨身帶著照燈、挎包、竹筒、網(wǎng)兜,鉆入玉米地中,幾乎是地毯式搜索。

夜深人靜,也是蟋蟀最愛鳴叫的時段,人們不敢休息,耐心地等待著蟋蟀的叫聲,辨別著蟋蟀的方位和大小。

在8月18日夜里,一場大雨洗禮了玉米織起的“青紗帳”。待雨水初停,村民們身著雨披在“青紗帳”里尋覓。

“剛下過雨,地里還濕著呢,能進去嗎?”河南商報記者詢問一位當天夜間捉蛐蛐兒的年輕小伙兒。

“雨水過后有蟲鳴,這個時候‘捉蟲’正好。”他解釋說,村里捉“蟲”的老手們一聽鳴叫,就知道“蟲”的方位、大小。

河南商報記者跟隨著他到田野里走了一會兒,蟲鳴聲交互回應,時有時無。

“捉到好蟲,能賣上萬,但凡年輕點的村民都出來捉蟲。”小伙不顧玉米葉子的銳利,低著頭穿梭。

蟋蟀市場上賣小吃的老楊,已經(jīng)80多歲了,他說,就在8月19日早上的蟋蟀交易市場,有一對夫妻分別以8000元、6000元、4000元的價格賣了三只蛐蛐兒。

現(xiàn)在,每年8月蟋蟀收獲季,僧固鄉(xiāng)的村民們都從外地爭相返鄉(xiāng),捉蟋蟀售賣,一戶人家每年能增收四五萬元。

【買賣現(xiàn)場】

幾百名買家沿路兩側排開

等待村民展示“戰(zhàn)果”

延津德士村村頭,沿著310省道約500米長的距離,是全國有名的蟋蟀交易市場,這個市場只有每年8月初到9月中旬才可以稱之為“市場”,因為蟋蟀的交易時間只有40天左右。

凌晨3點多,就已經(jīng)有村民帶著一夜的戰(zhàn)果前來尋覓買主。早晨5點到8點,是市場最繁忙的時候,來自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買家此時都出現(xiàn)在蟋蟀交易市場,他們面前擺放一張桌子形成臨時攤點,幾百名買家沿著道路兩側依次排列,等待村民展示“戰(zhàn)果”。

“要多少?”一位買主在看了村民阿遠(化名)帶來的蟋蟀后,詢問阿遠心儀的價格。阿遠比了下手指頭,表示要500元。

這時,禮花聲響起,這意味著有村民的蟋蟀賣價超過了1000元。這是市場上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矩,一只蟋蟀賣價超過1000元,賣家就放禮花慶祝,也有吉利討彩的意思。

阿遠說,這個集市上今年最高的成交價格為16000元,大家都期待著,這個紀錄被打破。

在收購蟋蟀的攤點前,河南商報記者看到買家面前的蟋蟀被放在一個白色的瓷罐中,罐下是硬度適中、稍微濕潤的泥土,上面罩著一層綠色的絲網(wǎng)。買家有的看一眼蟋蟀,就斷定自己是否有意收購,有收購意向時,買家會拿著一支細小的木刷“挑逗”幾下蟋蟀。

來自上海的楊先生是專門收購蟋蟀的客商,近段時間,他和搭檔一起收購了近50只蟋蟀。“8月15日前后幾天是產好蟋蟀的時候,我們見到好的(蟋蟀)會收,有時也會自己去田野里捉。”楊先生說。

【市場形成】

為了買蟋蟀

有人花了5000元買“消息”

在德士村,說起捉蟋蟀的歷史,老老少少都會說起“上海鈑金工”的故事。這個鈑金工,就是德士村村民楊振民的侄子。由于侄子的緣故,楊振民也成了村中捉蛐蛐兒的第一批人。

據(jù)他回憶說,1996年時,自己的侄子在上海做汽車鈑金工,侄子的搭檔是個上海小伙,對蛐蛐兒有研究,二人相約到德士村捉蛐蛐兒。當時楊振民一家并不知道蛐蛐兒值錢,結果捉的其中一個蛐蛐兒,對方給了50元錢。

“50個硬幣,一骨碌一骨碌的,嚇了我一跳,用牙咬了咬,不知道這錢真假,特意到商店里花了一下,才知道是真錢。”楊振民的家人提起當時的情景笑個不停,“那時候到縣城干一天活才幾塊錢。”隨后的幾年,每到蟋蟀收獲的季節(jié),楊振民都和村里的六七位村民,開著拖拉機到田野里捉蟋蟀。

楊振民說,后來,遇見了一位山東的客商來這里找蛐蛐兒,楊振民起了疑心,詢問才得知,這位客商是花了5000元的“消息費”,才知道延津有好蟋蟀的。

2007年后,隨著集市搬遷到省道附近,加上網(wǎng)絡信息傳播發(fā)達,延津德士村蟋蟀交易市場日漸出名,并吸引了外地的收購商。

目前,延津德士村蟋蟀交易市場向四周分散,以德士村蟋蟀交易市場為中心,形成了老儀門、南宋村、班干村、李元屯鎮(zhèn)等十幾個蟋蟀市場,輻射到安陽、滑縣、衛(wèi)輝等地。

夜間是捉蟋蟀的最佳時機,因此手電筒、頭燈成了必需品

蟋蟀吃飯用的盤子,村里也有賣

兩個孩子把捉來的蟋蟀拿到市場上賣

蟋蟀交易現(xiàn)場

有需求才有市場,蟋蟀生意的興盛,源于收購商的大量到來。

21年的蟋蟀交易史,讓德士村聲名大噪,有人開始想辦法,選擇人工養(yǎng)殖,收入也甚為可觀;也有人開始憑借“火眼金睛”,培訓學員,辨別蟋蟀。

【現(xiàn)狀】

市場出現(xiàn)“以次充好”

德士村周邊的村莊,幾乎人人捉蟋蟀,原本是令人頭痛的田野害蟲,而今成了村民眼中的“香餑餑”,周圍的田野早已被村民們搜了個遍兒。

為了不影響蟋蟀來年的“收成”,村民在捕捉蟋蟀時會故意漏掉那些小的蟋蟀。

可這依然讓村莊周圍難以聽見“蟲鳴”。因為好蟋蟀難找,有人“以次充好”。

“購買蟋蟀,特別考驗眼力,要是看走了眼,買了‘白蟲’,就賠了。”來自湖北的收購者劉先生說。

所謂“白蟲”,他解釋說,就是人工飼養(yǎng)的蟋蟀。

“對于一個市場來說,一旦有‘白蟲’,很容易損害市場形象,但有需求就有市場,這幾年蟋蟀價格漲得快,有人會拿著‘白蟲’充作野生蟲(野生蟋蟀)。”他說。

河南商報記者看到,在德士村蟋蟀交易市場上,多家攤位明確寫著:“此攤位禁止販賣白蟲。”

一位攤主解釋說,延津縣境內的蟋蟀可與山東寧陽、寧津等地的蟋蟀相媲美,在1997年聲名大噪。

【村民】

有人開始搞養(yǎng)殖

“前幾年生意不行,今年才算好點,賣了五六萬元。”在德士村村民孫女士家里,河南商報記者看到了人工繁殖的蟋蟀。

約一分地大小的玉米地上,一大塊白色的覆蓋網(wǎng)把上空罩了個嚴實,玉米地周圍用塑料布圈了起來。

孫女士介紹,家人以前在上海學習過人工養(yǎng)殖蟋蟀技術,隨著延津蟋蟀市場生意越來越好,就想起了在家中養(yǎng)殖蟋蟀。

他們選用的辦法是把優(yōu)質的野生蟋蟀進行交配取卵,待孵化到螞蟻大小時再放入土地中飼養(yǎng),這樣養(yǎng)成的蟋蟀屬于“半野生”蟋蟀,叫聲好,“容貌”也好。

現(xiàn)在,這種“半野生”蟋蟀培育已經(jīng)三年,對外批發(fā)價格為50元一只,平時也會有固定的客戶來這里購買,今年出售價格最高的一只是2000元。

在孫女士看來,和野生蟋蟀相比,這種“半野生”蟋蟀也有一定的市場需求。

“‘白蟲’是從沒有見過土地的。”她解釋半野生蟋蟀和“白蟲”的區(qū)別。

【發(fā)展】

與蟋蟀相關的用品生意火爆

蟋蟀吃飯用的指甲大小的“盤子”、喝水用的“吸管”、住的瓦罐“房子”、吃的“大餐”,還有捕捉蟋蟀的網(wǎng)兜、竹筒、手電筒、頭燈、雨靴、挎包等,一應俱全。

一位攤主說,要配齊這一套至少得100元。據(jù)他介紹,這個收購季下來,僅賣這些蟋蟀用品,就能賺五六萬元。

在交談中,有名男子買了三箱蟋蟀住的“房子”,一箱180個,共計540個。

楊振民家也開了這樣一個蟋蟀用品店,下午4點左右,河南商報記者在他的店面看到,前來購買物品的人不斷。

除了蟋蟀用品外,市場上連一張桌子、一把凳子、路邊一塊地兒,租用一天就要花費50元錢。

外地客商的到來,也帶動了當?shù)氐牟惋嫛⒆∷?、診所、旅游等生意的興起。

僅住宿一項,以村中唯一的商務酒店為例,一個月下來收入能達到五萬元左右,因為房源緊張,有的客商只得到村民家中居住。

【聲音】

機遇還是危機

眼下,捕捉蟋蟀靠全面覆蓋、地毯式搜索,在村民收入增加的背后,是一個蟋蟀繁衍的生態(tài)鏈。如果蟋蟀幼蟲和母蟲跟著遭殃,生物鏈的一環(huán)就會終結。

有專家擔憂,看似是害蟲的蟋蟀,在生物鏈中也是重要的一環(huán),如果過度捕捉,會破壞生物鏈,甚至引起鳥類減少,進而影響其他生物物種。

也有人認為這對于村民的經(jīng)濟發(fā)展和市場產業(yè)鏈形成來說是一次機遇。如果延津蟋蟀市場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必會利于當?shù)亟?jīng)濟的提升。

在微博上,面對“村民捉蟋蟀月入四五萬”的消息,許多網(wǎng)友也紛紛發(fā)表看法。

@鸚鵡洲:辭職捉蟋蟀算了。

@菜小營:上次騙我談戀愛,現(xiàn)在又騙我抓蛐蛐兒,能不能實在點?

也有網(wǎng)友表示,自己家鄉(xiāng)的蟋蟀不錯,歡迎收購。

還有網(wǎng)友表示了擔憂:

@yuanyuanpink:多抓幾次,只怕蟋蟀也要變成保護動物了。

延伸

蟋蟀和蟈蟈有啥區(qū)別

蟋蟀:北方人俗稱蛐蛐,因其能鳴善斗,自古便為人飼養(yǎng)。據(jù)記載,中國家庭飼養(yǎng)蟋蟀始于唐代,當時無論朝中官員,還是平民百姓,人們在閑暇之時都喜歡帶上自己的“寶貝”,聚到一起一爭高下。在生物分類中蟋蟀屬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科,約有1400種,我國已知的有30余種。

蟈蟈:人稱“叫哥哥”,屬直翅目,螽斯科昆蟲。蟈蟈體長約4厘米,寬近1厘米,身體壯實,蟲體綠色,因產地不同,顏色深淡不一,一般在淡綠至深綠之間。頭部有黃褐色、細長呈絲狀的觸角,是其感覺器官之一。后足強健、大腹,善跳躍。生于原野草叢、矮林、灌木,平時隱藏于草中,或在植物莖稈上爬行、棲息、覓食。

 

相關關鍵詞: 蟋蟀 河南 村民


相關文章
  • 河南天氣:本周高溫和雷陣雨隨意切換 全省最高氣溫36℃

    河南天氣:本周高溫和雷陣雨隨意切換 全省最高氣溫36℃

    2017-06-26

  • 河南高招錄取分數(shù)線發(fā)布 今年10.4萬人上一本線

    河南高招錄取分數(shù)線發(fā)布 今年10.4萬人上一本線

    2017-06-26

  • 河南民警從運毒人員攜帶的拖鞋鞋底夾層 搜出一斤多海洛因

    河南民警從運毒人員攜帶的拖鞋鞋底夾層 搜出一斤多海洛因

    2017-06-26

  • 河南法院首次對高消費的“老賴”進行直接逮捕

    河南法院首次對高消費的“老賴”進行直接逮捕

    2017-06-27

  •  超40℃!高溫黃色預警!河南北部等10地要熱化了!

    超40℃!高溫黃色預警!河南北部等10地要熱化了!

    2017-06-28

用戶登錄

注冊會員享受:超低價格發(fā)稿       忘記密碼



Copyright © 2013-2019  財通社軟文推廣平臺       
             
   關于我們 商務合作 版權申明     聯(lián)系我們:
562 6623@qq.com

客服QQ:562 6623 

  聯(lián)系郵箱:29 59 11 57 8 @qq.com 豫ICP備20005723號-1 營業(yè)執(zhí)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