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里,許許多多的英烈永遠地長眠他鄉(xiāng)。直到今天,仍有親人不知該去哪里祭拜。2017年的清明前夕,河北唐山“尋親使者”張紅琢提供了一份“為抗美援朝烈士找家”的尋親名單,上面記錄著30名安葬在朝鮮兩個烈士陵園內的信陽籍烈士信息。這份名單是2016年8月張紅琢赴朝鮮開城市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和安州志愿軍鐵道兵部隊烈士陵園祭奠烈士時收集整理的,30名信陽籍烈士中,其中就有3名是潢川籍的,他們分別是:
李恩珠:烈士。男,1933年生,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城關鎮(zhèn),1951年6月參加革命,1953年7月犧牲朝鮮戰(zhàn)場,志愿軍136師406團1營3連戰(zhàn)士。
李瑞日:烈士。男,1919年生,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江集鎮(zhèn)祝崗村,1949年3月參加革命,1953年7月犧牲朝鮮38線,志愿軍46軍136師班長。
馬玉生:烈士。男,1929年生,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江集鎮(zhèn)杜營村,1952年9月參加革命,1953年6月犧牲朝鮮,志愿軍33師99團3營10連戰(zhàn)士。
通過網絡媒體及社會正能量的大力宣傳后,目前,已聯(lián)系上抗戰(zhàn)烈士李瑞日、馬玉生的親人或知情人(抗戰(zhàn)烈士馬玉生無親人在世),特別是兒孫得知此消息后,思念如潮水般涌出,淚流滿面。還有一名抗戰(zhàn)烈士李恩珠親人卻是未找到,孤單的等待著他的親人。
“爺爺是在父親3歲時當兵走的,如今父親李國中已70多歲高齡,父親這么多年最想念的就是爺爺,我們一家也從來沒忘記爺爺,過年過節(jié)都要給他燒紙。自爺爺李瑞日戰(zhàn)死朝鮮戰(zhàn)場后,都是在家門口喊著名字或者在十字路口給他燒紙,現在好了,終于知道爺爺的消息了。父親患有腦梗塞臥病在床,爺爺的事一直是他的心病,自從知道爺爺的消息后,父親心情一天一天漸好。”抗戰(zhàn)烈士李瑞日的孫子李家偉哽咽地向筆者這樣說道。
據悉,抗美援朝時期,我國大約有18萬志愿軍烈士被安葬在朝鮮,但大多烈士的親人都不知道烈士的確切安葬地,因此也鮮有烈士的親人前往祭奠。很多烈士的親人更是幾十年都在苦苦尋找。希望通過我們大家的努力,社會正能量的鼎力支持,讓更多抗戰(zhàn)烈士親人找到“思念”,讓更多犧牲的抗戰(zhàn)烈士“回家”。
潢川網與蒲公英聯(lián)合發(fā)起尋找,希望潢川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