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涂裝配上黃條色帶、可開的車窗、溫熱的茶爐、載滿人的“悶罐”,這樣的“綠皮慢車”在相當長時間里都是人們遠行的重要方式。(源自《新華社》)
如果說高鐵是我們生活中的“快節(jié)奏”,那么鐵路的“綠皮車”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慢生活”。開往春天的火車,正是由這“快節(jié)奏”和“慢生活”的交響,演繹著我們整個社會的和諧故事。筆者從新聞中看到,全國鐵路六次大提速之后,并沒有因為自身發(fā)展的迅猛而放棄“綠皮車”的“歷史使命”。過去,我們說的“站站停”是只要有車站的地方,“綠皮車”到站必停。隨著高鐵時代改變著人們的出行方式,“綠皮車”的“慢生活”還要不要?曾經(jīng)引發(fā)熱議?,F(xiàn)在看來,如果說高鐵的“快節(jié)奏”縮短了城市(都市圈)的距離,那么鐵路“綠皮車”的堅守,正是為了鐵路“不丟下一名旅客”的責任擔當。
畢竟我國幅員遼闊,鐵路發(fā)展從“四縱四橫”到“八縱八橫”,都是在讓人們盡情分享鐵路快速發(fā)展的“紅利”。而高鐵未及之村村鎮(zhèn)鎮(zhèn),既有線運營的“綠皮車”無疑成了人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哪怕只有一個人乘坐火車的小站,“綠皮車”也會抵達,這是鐵路最溫馨和最感人的責任擔當!
很樂見,在全國人民奔“小康”的征途上,高鐵的“快節(jié)奏”同鐵路“綠皮車”的“慢生活”譜寫著一曲和諧社會的動聽“交響樂”,在開往春天的火車里,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