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新一輪機構改革砍掉85個處室,減少大量處級領導職數(shù),新聞中還稱“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ōu)化服務改革,是政府自身的一場深刻革命,要繼續(xù)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披荊斬棘向前推進。” (3月20日,中國網(wǎng))
據(jù)報道,這次遼寧的機構改革,共涉及到省政府55個部門一半以上的處室職能、編制調(diào)整,共減少296人的行政編制,其中有192名為副處級以上的領導。具體精簡了85個處室,其絕對數(shù)量占10%左右,如省發(fā)改委由原來的46個處精簡為36個處。革自己命的改革往往最難,割自身“肉”的改革往往也最慢。遼寧省政府砍掉10%的處室,難得就難得在真拿自己開刀。筆者不禁感嘆,改革需要“砍掉85個處室”的勇氣。
其實,所謂政府機構改革,指的是用政府手段改掉與國家社會發(fā)展、人民群眾需求所不相適應的職責、機構、編制、人員。長期以來,我國政府機構龐大、人員臃腫、政企不分、效率低下,亟需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政府機構改革革除弊端。此次,遼寧省深入推進機構改革,一下子砍掉85個處室,這是政府自身的一場深刻革命,是以壯士斷腕的勇氣落實總理講話精神,彰顯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ōu)化服務改革的決心,此舉確實是發(fā)“壯士斷腕”之力,“砍掉85個處室”體現(xiàn)改革魄力。
上有所動,下有所應。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務院部署了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ōu)化服務改革“放管服”改革,將行政體制制度改革引向縱深,各地紛紛響應。此次改革一下砍掉85個處室,遼寧徹底走出了“只要干活就添新機構”的誤區(qū)”。正如遼寧一位本地干部談到的那樣,以前部門繁多,崗位設置不科學,目的就是安排干部,解決級別。而精簡崗位后,機構少了、編制減了,更能夠改變作風,優(yōu)化職能、聚焦主業(yè),相當于減權加擔子、拆廟挪菩薩。然而,精簡機構必然會觸及某些部門及其領導干部的既得利益,必須要有“刀刃向內(nèi)”自我革命的精神,必須要以政府的一時之“痛”,來換取群眾辦事的長久之“爽”。
李克強總理年年在全國兩會上都要強調(diào),“我們必須進行自我革命,刀刃向內(nèi),我一直說要用壯士斷腕的精神堅韌不拔地加以推進,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問題,甚至會有較大阻力,但是要相信我們有足夠的韌性。” 總理的講話,就是簡政放權的“督戰(zhàn)令”,各級地方政府當深刻領會總理的要求,切實把簡政放權改革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必須拿出“釜底抽薪”之策,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決披荊斬棘向前推進,進行大刀闊斧的機構改革,從而更好地服務群眾,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