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養(yǎng)生講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季主要是養(yǎng)生機。而一日之計在于晨,春天的起居該怎么做?《黃帝內經》告訴我們,春天的起居應當夜臥早起,與冬天的早臥晚起不同,春天可以少睡點覺。
春天不能睡懶覺
在春天,人容易春困,所謂“春眠不覺曉”。很多人早晨睡至“處處聞啼鳥”,依然睡意濃重,起不來。這種做法不利養(yǎng)生。因為春季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也是人體陽氣生發(fā)的季節(jié),它要求人們在春夏之季順從自然界春主升、夏主長的規(guī)律,更重視保養(yǎng)陽氣。陽氣,按照中醫(yī)的理論,是臟、腑組織器官功能活動的動力,因此春夏養(yǎng)生重在養(yǎng)陽。清晨起床要早,不能再像冬天一樣懶被窩,“夜臥早起”,最好差不多6、7點鐘起床,晚上11點鐘左右睡覺。
廣步于庭抗春困
有的人也許會說:“我睡不夠,春困很辛苦,能否通過補眠來補救?”萬萬不可,應當以運動來對抗春困。提倡早晨廣步于庭,可以去公園運動,看花草樹木,特別要多看綠色植物,最能養(yǎng)陽氣。如果違背了大自然的生長規(guī)律,晚上熬夜,一覺睡到中午,則會令陽氣大損。陽氣受損的結果,輕則表現為氣虛,主要是易疲勞,平時不喜歡運動,一旦運動就汗出如雨,嚴重時還會頭暈、易感冒,重則神經系統(tǒng)出現紊亂,興奮和休息規(guī)律顛倒,影響大腦健康?!饵S帝內經》主張“以時志身”,志是身體所藏的神,到了春季就要把神表達出來,不要抑制它,所以,春季,老人在六七點鐘出來活動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