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采訪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中外記者,并回答記者提問時談到簡政放權時提到要讓群眾少跑腿、少煩心、多順心。(人民網(wǎng)3月15日)
簡政放權是本屆政府成立之初就確定的一個任務,也是一次“自我革命”,由上至下的簡政放權為的要真真切切的將改革的紅利更多的讓給老百姓,下放行政權力,讓老百姓辦事更容易;減少行政事業(yè)收費項目,讓老百姓辦事更輕松;公布行政許可清單,讓老百姓辦事更明確。第一個5年已經(jīng)過去,簡政放權得到了實質性的進展,但在推進的過程當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甚至出現(xiàn)一些“變種”的審批,因此,在簡政放權深入推進的時候,必須要在行動上要有所突破。
一是要突破權力觀,樹立權為民所用的觀念。之所以百姓辦事難,一方面是政府工作者業(yè)務水平與綜合素質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根深蒂固的“權力觀”在作祟,“拿著雞毛當令箭”的不在少數(shù),私自設立門檻,增加群眾辦事難度,或者是打折“簡政放權”的幌子巧立名目,這是權力的宗旨與情懷丟失的表現(xiàn)。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叮囑“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要為人民用好權”“權力就是責任、權力越大責任也越大”,因此,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必就須打破傳統(tǒng)的官僚主義思想,提升服務意識,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樹立起權為民所用的觀念,真正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為群眾排憂解難。
二是要突破利益觀,樹立利為民所謀的觀念。李克強總理曾經(jīng)說過“簡政放權就是政府自身的革命”,也是必須進行的自我革命?,F(xiàn)如今,體制機制改革已進入深水區(qū),加快推進簡政放權既是外在要求也是內(nèi)在需要。簡政放權之所以會阻礙頗多,因為觸動了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因此,一方面要有敢為人先的勇氣與敢于硬碰硬的魄力,突破人情關與利益觀,過權力清單厘清政府與社會、市場的權力邊界、使用實地督察和第三方評估等手段確保已出臺的政策落實與推進;另一方面要完善監(jiān)管機制,通過政府、媒體、第三方機構以及群眾等渠道形成一個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的權力運行監(jiān)督機制,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通過簡政放權真正成為推動政府改革,讓利于民,將改革的“紅包”發(fā)到群眾手中。
三是要突破服務關,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簡政放權可以通過政府職能轉變和工作機制的調整,實現(xiàn)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從管制政府向服務政府的轉變,而服務型政府的關鍵就在于“服務”,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依靠群眾、為了群眾,將簡政放權與作風改進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扭轉“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局面,告別庸懶散浮拖,打造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效、精干的“服務型”政府。
轉變政府職能是經(jīng)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下保持經(jīng)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舉措,而簡政放權則是轉變政府職能的突破口和牛鼻子,是釋放改革紅利、打造中國經(jīng)濟升級版的關鍵一招正如李克強總理在回答記者提問是說到的那樣我們必須進行自我革命,刀刃向內(nèi),無論遇到何種困難與阻撓,都必須要有足夠的韌性,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要讓群眾少跑腿、少煩心、多順心。
相關關鍵詞: 簡政放權要突破“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