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習近平在全國兩會上說,要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下大氣力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使領導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要加強對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監(jiān)督管理,徹底改變對干部失之于寬、失之于軟的現象。(3月13日新華網)
四川省紀委十屆六次全會首次開展了領導干部述責述廉,全省各級紀委全會也進一步深化述責述廉工作,強化黨內監(jiān)督,推動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落地生根。紀委發(fā)揮職責優(yōu)勢,紀檢工作要用“拔”、“治”、“正”的精神推進反腐工作。
拔“爛樹”。樹高千尺不忘根,所有高大喬木的營養(yǎng)汲取都來自于盤須錯節(jié)的根,根壞了,樹也就爛了。針對 “根壞樹爛”的黨員干部,要做到不留情不手軟,堅決砍斷一切細枝末節(jié)。用壯士斷腕的毅力揮刀,不讓一顆耗子屎影響一鍋湯的志氣處理,隨時保持黨員干部的先進性、純潔性。
治“病樹”。對于出現病理苗頭的大樹及時“施藥”,通過紅紅臉、治治病的談話和思想世界觀的交流,讓黨員干部及時遏制住苗頭,樹立自覺接受監(jiān)督的理念,自覺養(yǎng)成在監(jiān)督之下工作和生活的習慣,堅持組織原則和民主程序,主動接受來自方方面面的監(jiān)督。
正“歪樹”。黨員干部個性特異,就像生長出來的樹木一樣,因為接受雨露陽光的不同也會長成形態(tài)各異的枝干。對于趨勢在向歪斜處發(fā)展的干部,應當及時糾正回來,失責就要問責,在權力和責任的關系上,責任是第一位的;在義務和權利的關系上,義務在先。用問責條例的鐵鏈引導干部健康生長。
不慮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終虧大德”……用“拔”、“治”、“正”的精神推進反腐工作,必須從小處做起,對大處防范,用反腐的堅決氣勢強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
相關關鍵詞: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