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傍晚,陜西安康旬陽縣的高一學生楊康結束一周住校生活,回到爺爺奶奶家。祖孫三人一邊做飯一邊聊起新聞。(中國日報網)
長久以來,談及“大人物”,首先引入眼簾的必然是某位達官貴人,普通群眾很少有機會能夠“染指”這一稱號。然而,當李克強總理在參加陜西代表團分組討論時,一切都變了。
“其實,老百姓是天,人民群眾是我們心中的大人物。”這一句簡單的話語,含義卻并不簡單。
總理口中的“大人物”,體現的是黨和國家對人民群眾的重視與關懷。“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更是黨的生命線”。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直以來都將“人民”放在嘴邊、記在心上。從剛剛上任時的“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到后來的“走基層惠民生”再到“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一系列口號的提出、活動的開展,所蘊含的都是黨中央對人民群眾的關切、對群眾路線的重視。
總理口中的“大人物”,體現的是黨和國家對困難群眾疾苦的重視與關懷。從五年前上任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代領導人一直將“困難群眾”放在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顯著位置。從“要致富先修路”到“精準扶貧如繡花”,四年的時間,貧困人口減少近6000萬,僅就去年一年農村平口人口就減少了1240萬……讓每一個困難群眾都能夠擁有一個脫貧致富的“中國夢”是黨在新時期的奮斗動力與宏偉目標。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大人物”并不需要多么偉大的事跡,并不需要多么傳奇的經歷。對于老百姓而言,“大人物”是勞動脫貧的信念也是實現夢想的動力,每一個普通的老百姓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大人物”;對于領導干部而言,“大人物”是與群眾血濃于水的感情也是踐行“服務宗旨”的意識,每一個領導干部通過加強與群眾的交流接觸也都能夠成為“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