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尊重知識、尊重知識分子的良好社會氛圍,以偉大的事業(yè)來凝聚人心,對于人才成長和社會發(fā)展至關重要。“要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廣開進賢之路,把各方面知識分子凝聚起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3月6日 人民日報)
知人善用,事半功倍。從古至今,各級領導干部都識才愛才敬才愛才,所以便有了三顧茅廬、秦昭王五跪得范睢的典故。古語云“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要做到知人善用首先在于知人,用其長,避其短。包公是我國人民愛戴的理想的清官、好官,可是在他生前,因為清正廉明,正直敢言,不僅貪官污吏和社會上的地痞無賴對他不滿,就連與他同一朝代的政治家、史學家歐陽修也覺得他不夠滿意,曾經彈劾他“素少學問”。當然這少學問不是說他沒文化,而是說他不懂得人情世故,剛直有余,思慮不足,常常當面質問宰相和其他大臣,弄得大臣們下不了臺。包公不是完人,他當然也有自身的缺點。但宋仁宗看到了他疾惡如仇、忠誠為民的優(yōu)點,并委以他重任,歷史上才留下那么多膾炙人口的有關包公斷案的故事,讓人們傳頌。
培育人才,激發(fā)潛能。用才而不育才,人才便沒有持續(xù)競爭力。紀浪子訓斗雞的故事告訴我們沒有人生下來就是人才,后天的培養(yǎng)很重要。發(fā)現(xiàn)了好苗子,就要給他們提供鍛煉的機會栽培他們,給他們提供更為廣闊的學習體會,同時提高他們的道德標準。當然除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對人才的培育之外,還需要才人的自我充電、自我完善,社會培育和自我充電,二者缺一不可,相互促進、相互統(tǒng)一。于此同時,要尊重人才成長規(guī)律,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意圖通過捷徑培育出人才。
去除“糟粕”,凈化隊伍。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我們的人才隊伍當中也是一樣,有才人、賢才、諍才、蠢才、庸才。俗語說“一顆耗子屎壞了一鍋湯”,去除人才隊伍里的“耗子屎”顯得尤為重要。“打老虎”和“拍蒼蠅”讓廣大群眾感受到了中央和各級政府反腐倡廉的決心。隨著“老虎”、“蒼蠅”的落馬,我們的共產黨又重新贏回了部分一度對我黨失去信心的群眾,營造了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老虎、蒼蠅就是我們廣大黨員干部中的糟粕,只有把糟粕毫不猶豫的去除了,才能留住人才的心,凈化人才隊伍,吸引各方面的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的事業(yè)中來,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