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乍暖還寒,對心血管患者來說是一場考驗。“倒春寒”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誘因之一,天氣寒冷使血管收縮,有高血壓、冠心病的病人需要特別警惕心血管的急性事件,如中風和急性心肌梗死等。
心血管對寒冷很敏感
氣候被稱為心血管功能的晴雨表。由于心血管對氣候的變化非常敏感。所以,當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遭遇寒冷時,就會造成機體的耗氧量驟增,心臟為了維持正常的體溫,需要改變心率和增加血壓。而對于健康人而言,血管彈性好,心臟能夠承受這些驟然增大工作量的負荷。但是對于老年人,或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血管彈性小,或者本來就有動脈粥樣硬化,就難以適應這種變化了。尤其是冠心病患者,會因為寒冷導致交感神經(jīng)興奮性增加或冠脈痙攣,從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破裂,形成血栓,阻塞血管,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或者心臟舊疾的復發(fā)。
2/3病人發(fā)病前有先兆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高,預后很差,預防措施非常重要。2/3病人發(fā)病前數(shù)天都有先兆癥狀,最常見為心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悶憋氣、上肢麻木、頭暈、心慌、氣急、煩躁等。如果一個人心絞痛發(fā)作時會伴有惡心、嘔吐、大汗、心動過速、急性心功能不全、嚴重心律失?;蜓獕河休^大波動。
由于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臨床中最先出現(xiàn)和最突出的癥狀,其典型的部位為胸骨后直到咽部或心前區(qū)。造成人胸骨下段后部有憋悶不適、或伴有惡心、嘔吐等。而不典型部位有右胸、下頜、頸部、牙齒,罕見的則有頭部、下肢大腿甚至腳趾疼痛。疼痛性質(zhì)為絞痛或壓迫性疼痛,也可為緊縮感、燒灼樣疼痛,常伴有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有瀕死感。持續(xù)時間常大于30分鐘甚至長達10余小時。還有一些人在發(fā)病前沒有任何征兆,如果一旦發(fā)病會更為兇險,嚴重時,當場心跳驟停。
心梗最佳救治時間“90分鐘內(nèi)”
發(fā)生心梗的最佳救治時間是90分鐘內(nèi),醫(yī)生只要及時進行介入治療就能挽救病人生命。目前,由于很多病人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而喪失了生命。究其原因,因為心梗常發(fā)生在后半夜至凌晨,有的患者希望等到天亮再就醫(yī),錯失了良機。而有的一向沒病的人,突發(fā)胸痛時以為是胃痛,挺一挺就能過去。還有的心梗雖然發(fā)生在白天,但按部就班排隊掛號等著看病,耗去了寶貴的時間。專家提醒,患者及家屬發(fā)現(xiàn)情況不對,要果斷處理,如果懂得急救知識,可以做心肺復蘇,及時送到有條件的醫(yī)院進行搶救。此外,心?;颊哌€要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加強休息,注意保暖,控制體重、血壓、血糖,在選擇運動時間上,最好是在早上10點或下午3點至4點的暖和時間。堅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晚餐也不要過飽,飲食以清淡為主,避免看激烈、緊張、驚險的影視。最好平時與家人同住,如發(fā)生異常能即時得到處理和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