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四川省紀委十屆六次全會召開述責述廉專題會議,5名市(州)黨委、政府和省直部門主要負責人述責述廉并接受評議。述責述廉設置“述”“問”“評”等環(huán)節(jié),述畢后,省紀委委員聚焦“責”與“廉”,面對面提問。問答結束后,以無記名投票方式對述責述廉對象進行了民主測評。(廉潔四川)
隨著廉政反腐力度不減的持繼推進,從政行為日益陽光化,監(jiān)督管理日益明晰化,述責述廉也日益成為常態(tài)。怎樣才是述責述廉應有的態(tài)度和不該有的作派呢?愚以為有“五應”“五不可”。
一是應如實。
述責述廉不在于花架子和言辭的優(yōu)美,而重在于“言之鑿鑿”、“信之旦旦”,實事求是才是客觀公正和誠懇有信的態(tài)度。
二是應擔當。
履責如何?有無問題過失?如果確有未盡善盡美或差錯之處,也應勇于承擔責任。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是非成敗自有歷史檢測,坦然擔當才好。
三是應全面。
述責述廉牽涉方方面面工作,總結工作要全面,剖析反思要到位,才能讓領導和群眾真正了解你,黑白才能分明。也是一次對自身的全面總結和回顧。
四是應虛懷。
中國文化有謙虛的傳統(tǒng),即使功高也應適當謙虛,要多看到自身的不足,對于別人提出的異議和批評則也要有包容的胸懷。
五是應自省。
每一次總結必有收獲,每一次自省必有進步。在反思中成長,在自省中潔好其身,提升修為。“三省吾身”才能“防微杜漸”。
不可之處也有五。
一是不可避重就輕。
言者需有戒,聽者自有秤。避重就輕看似高明,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打馬虎眼兒的做法,是蒙混不了人的。
二是不可推責他人。
述責述廉重在述自身,不在于述人之過失。多從自身找原因,才能以誠懇的態(tài)度,得到大家的認可和理解。
三是不可推萎客觀。
工作做沒做好,廉潔做沒做到,也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客觀困難和情況固然有,但終歸不是借口,面對客觀問題,如何迎難而上,如何奮力而為,說自己的做法就可以了。
四是不可居功自偉。
領導干部對于自己所負責的工作自然多有領導之功,決策之功,實干之功。但任何功業(yè)決非領導一人而為。多歸功于同事、下屬、群眾、大家,也是應當。功過自在人心。述不述也并不消減,居功自傲顯然是不成熟的表現(xiàn)。
五是不可畏畏縮縮。
面對廉政反腐新形勢,也有的領導干部可能唯恐自己被誤解,生怕被人懷疑質(zhì)問,而顯得患得患失,畏畏縮縮。“心底無私天地寬”“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我心坦然,便不必惶恐不安。
身正行端,再做到“五應”“五不可”,述責述廉便可同閑庭漫步,也就不難。
相關關鍵詞: 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