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邵敬東)曹黎推著路軌探傷儀,雙眼緊盯著顯示屏上的聲波曲線。10時35分,儀器突然發(fā)出高頻報警聲。曹黎停下腳步,推動路軌探傷儀前后反復探測,尖銳急促的報警聲并沒有停止。(源自《中國青年報》)
《為鋼軌“把脈”》這是一則刊登在《中國青年報》的報道鐵路鋼軌探傷工的文章。筆者的腦海中突然出現(xiàn)了“啄木鳥”啄食樹干里害蟲的畫面。而那些不論春夏秋冬,堅守在探傷檢查一線的探傷工們,不正像那啄食害蟲的“啄木鳥”一樣,用手中先進的數(shù)字化探傷儀為鋼軌“除害”,用練就的“火眼金睛”為鐵路運輸安全暢通“斬妖除魔”嗎?!鋼軌的核傷是危害鐵路安全最大的隱患,因其疲勞源產生于鋼軌內部,人的肉眼無法發(fā)現(xiàn)。因此只有用探傷儀器配置的專用探頭由探傷工們精湛的技術水平去探測發(fā)現(xiàn)了。
媒體關注報道鋼軌“啄木鳥”--探傷工,筆者認為媒體正一步步走向基層,是件值得推廣的“好事”。隨著我國鐵路“高大上”的迅猛發(fā)展,鐵路安全的“把控”要求越來越高。列車在兩條鐵軌上“飛馳”,靠的是堅守的“基礎”。鐵路部門的線路工、橋梁工、供電工、探傷工等等不同的工種“協(xié)同作戰(zhàn)”,才有了今天我們鐵路大動脈的“血液通暢”。鋼軌頭部(或是軌底部)有一個指甲蓋大小的“核傷源”,如果沒有被鋼軌“啄木鳥”們發(fā)現(xiàn),在列車運行“應力”的集中下就會引起鋼軌的“突發(fā)性”折斷,其后果和危害“極端”嚴重。因此,鋼軌探傷工又有“鐵路醫(yī)生”的美譽。
筆者認為,不論是什么崗位,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整個社會。“愛崗敬業(yè)”是時下引領我們工作、學習、生活的主旋律。從《為鋼軌“把脈”》中普通探傷工的身上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工作“責任心”,特別值得我們的青年職工們好好學習。
“干一行愛一行”,鋼軌“啄木鳥”們的辛勤汗水為鐵路安全生產“添光彩”!